建立親子間信任感
文/林桂如
在近期例行的早療課程中,上課甫進行到一半,
小明隨即吵著牙齒痛,
媽媽認為這是他不想上課的藉口,
嚴肅的請他忍耐,並要求他繼續專心上課。
稚小的他,小手拿著冰塊冰敷臉頰,直到小臉凍紅。
然而冰塊再冰,
似乎無法冰鎮住需要信任與撫慰的稚小心靈。
曾幾何時,我們以制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同的需求,
將孩子不配合的行為,
一律歸類為逃避的「花招」,
並以「孩子是放大疼痛、下課就好了」
的理由來合理化自身的冷漠;
課堂上該有的規範與堅持,
又怎會成為阻擋孩子誠實表達需求的盾甲?
在斷然拒絕孩子的要求之前,大人們應試著相信孩子。
倘若我們不曾嘗試相信孩子說的話,
那麼,日後我們又該怎樣教導孩子信任他人?
在信任與懷疑之間的抉擇,
考驗每位為人父母、師長的智慧。
親子之間的信任,往往可以從生活小事中建立,
例如:整理衣物、幫忙澆花。
許多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,
父母或家人多半會為他代勞生活中的大小事,
然而,身心障礙孩子也有模仿和喜歡動手的興趣,
家長其實可以試著「信任」孩子的能力,
陪伴孩子共同完成簡單的家事工作,
建立孩子的信心、責任感與成功的經驗。
在早期療育的服務過程中,
特別重視建立家庭與專業人員間信任的夥伴關係,
強調透過良性溝通、相互尊重、對等與信任,
建立高品質的療育服務。
然而,身為實務工作者的我,卻也殷切期待:
這樣的信任感也能在早期親子關係中萌芽、茁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