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

導師和家長每週固定的約會

週三的約會 2006 05
每週三是熊熊媽媽來校擔任圖書館志工的日子,
因此和她就有了固定的週三「約會」,
在教師晨會前十分鐘聊一聊熊熊一週來的狀況。

若遇有級務或班上學生有事需處理時,
只要告知熊熊媽媽,她就會自動先行離去,
讓我能全心處理班級事務。

和媽媽聊聊時,
我們都常常很驚訝彼此的教導模式如此雷同,
因此,當熊熊有為自己辯解、規避時,
媽媽和我常能適時看穿他的意圖,
就不易因熊熊的說詞而誤解對方的教導模式。

所以熊熊也常常在我倆的「通力合作」之下「無所遁形」,
漸漸改變不好的行為習慣。

「更了解熊熊在想什麼」是我倆談話的重點。
一年來的親師交流,
知道熊熊對媽媽非常的依賴——
媽媽是他權威式的精神導師、
溫柔的避風港及再次激勵他出發的動力馬達。

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,助益的是我對熊熊輔導時,
可「藉刀使力」,在無計可施時,
搬出媽媽這把「尚方寶劍」,
能適時讓他的盛怒、失控立時沉澱;
相反的,
讓我擔憂的也是我和他若如此的「依賴」媽媽,
媽媽是如此的「唯一」,
他如何能隨著不同的環境、對象,
接受不同的師友規勸,
自發性的修正自己的行為?

我和媽媽討論此事,告知我的想法,
唯有強化他能迅速安定情緒的能力,
使讓熊熊漸漸能自我調整心緒、行為,
他才能進而獨立思考、自我負責。

初時,熊熊對我和媽媽的見面,
會因排斥而有干擾的行為
(基於他的過去的舊經驗:老師都是告狀的),
因此,我以讓他「旁聽」方式,來破除他的心防,
讓他了解
我和媽媽談話的內容相同於我倆對熊熊的讚美或規勸內容
(避開某些關鍵字眼,以免傷到他的心)。

漸漸的,隨著他加入我們的談話次數變多後,
他更期待他的好表現,能透過我倆告知對方。
當然,有不好的行為時,
他也會藉機探探我倆的口氣,
期待能得到我倆的諒解。

有同事問我,和媽媽如此頻繁的「約會」,
會不會有壓力、困擾?
起初,的確會有事先要想清楚和媽媽談話內容的壓力
(擔心自己用詞過度使媽媽太憂慮或描述太客氣使媽媽忽視),
但隨著觀念漸趨一致後,我們可像閒話家常般,
很EASY的談談熊熊的各種行為,
並適時給對方打打氣、調整彼此的教導方式,
而熊熊也漸漸視為常態,
不再排斥當然也深知無法從中「製造矛盾」了。

哦!原來『約會』對你倆彼此有心理輔導的功用」,
同事豁然明瞭的說。

是的,輔導特殊孩子的辛勞過程中,
我倆不僅要同時用一隻手拉起孩子往前走,
也要用另一隻手彼此相扶,
協助對方走出低潮,
因為媽媽和老師都不是永遠的「強者」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我希望、學校、老師對我們的小孩關懷就先付出。剛開始我只是很單純的想

    法。就到學

    校担任志工、就近觀察小孩、也能都了解學校的一些政策。每期三送熊熊進

    學校站在教

    室外面看熊熊的學校狀態是否〔異常〕也比較能跟老師溝通因為有一些事項

    會在班級的

    黑板寫的很清楚。如 違規事情〈不能相信小孩的一面之詞〉因為熊熊會用

    白己的想法適

    時的糾正是很重要的、讓他了解他不對的地方。也讓他了解媽媽和老師的想

    法是一樣

    的。

    回覆刪除